上海Hi~仲企财税欢迎您!
当前位置:首页>仲企财税问答>税务合规指导>固定资产该如何入账?如何折旧?是否存在税会差异? 
问答首页公司注册(3913)公司变更(417)公司注销(539)公司转让(133)个体户注册(129)

固定资产该如何入账?如何折旧?是否存在税会差异? 

1位顾问回复471人看过

固定资产该如何入账?如何折旧?是否存在税会差异? 

专业顾问回答

金丽
金丽服务年限:5客户评分:4.9 /5.0

资深税务顾问向TA咨询

理性对待发票

从“平时高度重视发票”的角度,说明了对待发票的谨慎性。但是,从更大范围来说,会计人员对待涉发票事项,是“理性不足、谨慎有余”,甚至把发票直接作为了确认纳税义务、计税成本的依据。

案例:

公司修建一固定资产,合同总价1000万元,2011年7月完工并立即投入使用,但只支付了60%的工程款600万元并取得对应的建安发票,其余40%的工程款因对质量责任有所争议,并未付款也未取得发票,但确认了负债。

固定资产该如何入账?如何折旧?是否存在税会差异?

先说会计处理,按《企业会计准则》的规定,自建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确认。所以,2011年7月,就应该确认固定资产,其原值为总支出1000万元。于是按1000万元计算折旧。

再说税务处理,按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》的规定,自建固定资产以“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”为计税基础,则其计税基础也应是1000万元,应该按1000万元扣除折旧。

这样的处理本身是十分正常的,既符合会计规定,也符合税务规定,但由于没有取得全额发票,导致一些会计与税务专员对固定资产原值与折旧的确认产生了疑惑,简单来说就是:“没有取得全额发票,可以按全额进行折旧扣除吗?”

这种把计税基础、税前扣除与发票直接关联的态度,就是“理性不足、谨慎有余”。

税务总局于2010年出台《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》(国税函[2010]79号文)对此情况的处理做了明确规定。

关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计税基础确定问题

企业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,由于工程款项尚未结清未取得全额发票的,可暂按合同规定的金额计入固定资产计税基础计提折旧,待发票取得后进行调整。但该项调整应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进行。

这短短的90多个字,在对待发票“理性不足、谨慎有余”的会计人员脑中,却读出了另一种味道。

首先,这个文件明确了,没有全额发票,可以暂按合同金额入账,并计提折旧。所以,可以得出结论,此时——税会之间没有差异。接着,一些会计人员和税务人员理解为:12个月之内,如果还未取得发票,就必须进行调整了,把无票的金额从计税原值中调出去,并调整相应的折旧。

为什么?因为文件里有“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”字样,并且如果不这样调整,岂不是没有发票也可以入账了吗?持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,可见先入为主的概念对人的影响有多深!

这样理解显然是违背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》的,因为条例规定计税基础是“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”,而非发票金额。税务总局这个文件是对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》的修改吗?

其实并非如此。

只要我们抛弃发票决定计税基础的认识误区,79号文这一条的规定是十分浅显易懂的:

(1)投入使用的自建固定资产,发票不足时,按合同金额确认。相当于税务总局为“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”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判断依据——合同金额——如果会计上的入账金额与合同金额不一致,就将产生税会差异。

(2)如果在投入使用12个月内取回发票,则应按发票金额进行调整。

(3)如果在投入使用12个月以后才取回发票,或者一直都不能取回发票,则不能进行调整。

(4)如果12个月内取回发票,调整什么呢?发票金额如果与合同金额无异,则无可调整;发票金额如果与合同金额有差异,当然应以实际付款与发票金额为准,暂估的合同金额应调整为发票金额,这个不需要税务总局来规定也应调整,因为是据实。

79号文明文规定的“调整”,其实就是指已提的折旧额,因为这个折旧额在会计处理上是不进行追溯调整的,这将产生税会差异。

(5)如果12个月以后取回发票,或者12个月后截至检查日,依然没有取回发票呢?按79号文,是不能进行调整的,因为调整必须要满足“待发票取得”和“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12个月内”两个条件。所以,此时固定资产计税基础依然是原暂估值,并且已提的折旧不能再调整,如果会计也是按合同金额暂估入账,则税会完全无差异。

以上就是79号文该条规定的内容。

79号文该条只规定了12个月内取得发票要调整,并没有规定12个月以后取得发票也要调整,为什么许多人会认为12个月后取得发票也要调整呢?因为他们认为,如果发票不足,就不能计入计税成本,就不能折旧。其实这是错误的。

如果税务总局没有规定12个月后取得发票怎么办,就只能按法律、法规的规定来办,而《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》只规定了计税成本为实际支出的金额,并未规定要发票、要调整,所以就不能调整。

每一个税务会计都要明白:凡是税务局被授权可以规定、但却没有规定的事项,只能按法律、法规来办。

在本例中,假如79号文规定:“凡12个月没有取得发票者,一律只能以发票金额作为计税基础”,就与那些误解者的理解一致了。税务总局有权规定但目前没有进行这样的规定,而各地税务机关则无权对这一问题进行这样的规定。

理性对待发票,要求我们把发票作为一项“重要的商事凭证”来看待,虽然增值税专用发票因为可以抵税、退税,重要性超过了一般的发票,但也只表现在增值税的抵扣与退税上。理性对待的要求就是不过分,不能被它吓住。

以案例来说,该固定资产,应按合同金额进行暂估,然后进行折旧。发票取得时,按实际金额(发票金额)调整原值与计税基础。如果投入使用12个月内取回发票,则还应对已提折旧进行调整,12个月以后才取得发票,则在折旧上税会没有差异。

大家都在问